巨力光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線性增壓載流子抽取技術:測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荷載流子遷移率

發表時間:2022-10-17 10:03

決定太陽能電池效率的主要參數之一是電荷載流子的遷移率。那么,我們如何確定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電荷載流子遷移率呢?一種常用的技術是通過線性增壓(CELIV)進行電荷提取。在Fluxim科學短片的第3集中,Antonio Cabas Vidani博士講解了如何進行這些測量。單擊下面的播放以了解有關此技術的更多信息。





相關文獻推薦


1 膠體量子點墨水在硅上的異質集成可實現高效穩定的紅外光電探測器

Qiwei Xu, I. Teng Cheong, Hanfa Song, Vien Van, Jonathan G. C. Veinot, and Xihua Wang*
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photonics.2c00587
硫化鉛(PbS)膠體量子點(CQDs)與晶體硅(c-Si)集成已被證明是將硅基光電探測器的靈敏度擴展到紅外(IR)的有效策略。文中展示了PbS CQD墨水與Si的成功集成,并制作了一個工作范圍為800-1500nm的高效異質結紅外光電二極管。結果表明,硫化鉛膠體量子點可在800-1500nm的近紅外(NIR)中實現Si光電探測器的靈敏度。通過瞬態光電流和瞬態光電壓,研究人員證明了CQD:Si界面存在低陷阱密度。其中PAIOS太陽能電池瞬態特性測量系統為瞬態光電流和瞬態光電壓提供了準確測量



圖片


2 通過全無機鈣鈦礦和熱退火工藝實現效率超過20%且VOC超過2.1V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Xiaoyu Gu, Xue Lai, Yuniu Zhang, Teng Wang, Wen Liang Tan, Christopher R. McNeill, Qian Liu, Prashant Sonar, Feng He, Wenhui Li, Chengwei Shan, and Aung Ko Ko Kyaw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200445
基于聚合物供體和非富勒烯受體的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可實現超過19%的功率轉換效率(PCE)。然而,它們在550nm以下的吸收率較差,限制了高能光子的捕獲。相比之下,寬帶隙全無機鈣鈦礦限制了低能光子的吸收,造成嚴重的帶隙以下損耗。作者提出了一種2T單片鈣鈦礦/有機串聯太陽能電池(TSC),其中寬帶隙CsPbI2Br作為前電池吸收劑,有機PM6:Y6共混物作為后電池吸收劑。這種組合將其OSCs的吸收擴展到高能光子領域。團隊研究人員還發現,熱退火(TA)在ICL(電極/PFN-Br界面)上形成屏障。為了在子電池之間實現有效的電荷傳輸,須避免這種情況。其中使用PAIOS太陽能電池瞬態特性測量系統進行電容和阻抗測量

圖片

3 通過轉移打印技術定制高效穩定的雙層有機太陽能電池界面態性質

Rong Wang, Youyu Jiang, Wolfgang Gruber, Yakun He, Mingjian Wu, Paul Weitz, Kaicheng Zhang, Larry Lüer, Karen Forberich, Tobias Unruh, Erdmann Spiecker, Carsten Deibel, Ning Li and Christoph J. Brabec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i.202200342
現在的雙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其性能類似于體異質結(BHJ-OSCs),但具有更長的穩定性。這是通過用DIO-additive定向聚合物供體(PM6)來實現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創新的干轉印沉積方法,稱為擴散轉印(STP)。與BHJ相比,BL-OSC上PM6的有序化導致更高的Voc、更高的Jsc和更低的電荷復合。其中使用Setfos太陽能電池模擬仿真軟件進行漂移擴散仿真,結合實驗,使他們能夠確定電荷方向對電荷產生和器件效率的影響。

圖片

4 通過π橋連接和側鏈的協同優化實現高性能聚合小分子受體

Guangpei Sun, Xin Jiang, Xiaojun Li, Lei Meng, Jinyuan Zhang, Shucheng Qin, Xiaolei Kong, Jing Li, Jingming Xin, Wei Ma & Yongfang Li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2964-z
不僅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為頭條新聞,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PSCs)現在的效率幾乎達到18%。聚合物小分子受體(PSMAs)是窄帶隙小分子受體(SMAs)與π橋連接單元共聚而成。研究團隊通過測試三種PY-IT衍生物,實現了17.24%的功率轉換效率。PG-IT2F具有較低的重組率和較好的電荷傳輸性能。其中使用PAIOS太陽能電池瞬態特性測量系統執行了光依賴性瞬態光電壓(TPV)測量,并估計PG-IT2F太陽能電池的電荷載流子壽命為0.769us,而PY-IT參考設備的電荷載流子壽命為0.436us。

圖片


分享到:
巨力光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郵箱 info@giantforce.cn
聯系電話
北京分機1:010-57103010
北京分機2:010-57299942
北京公司通訊地址:北京市通州區新華西街58號院萬達廣場B座1311
武漢公司通訊地址:武漢市洪山區關山街道虎泉街永利國際2714
|     京ICP備19048123號-2        ?2023 巨力光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友情鏈接:化工儀器網      儀器信息網  
北京李經理
18911365393
北京劉經理
18911365396
武漢劉經理
18911365395